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
>>专题专栏>>2017年政务专题>>靖江双拥>>领导讲话
靖江市深化军民融合促产业发展成效明显
日期:2017-11-15 来源:民政局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 视力保护色:

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,强化统一领导、顶层设计、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,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,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,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。近年来,靖江积极顺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新态势,坚持以延伸配套为手段,以裂变发展为路径,以政策扶持为导向,推进军民技术、产品、资本和人才深度融合,有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。目前,全市通过军工保密资质认证、从事军工产品生产的企业共22家,涵盖航空、船舶、兵器、电子、核电等细分行业,产品以船舶配套、核电配套和电子元件为主,具备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。

  一、多措并举,军民融合呈现量质齐升之态。一是围绕重大项目强化招引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、现代临港物流两大主题,依托现有涉军企业鱼水之情,用好用足靖江籍军队领导、大院大所等方面人脉资源,选准方向、持续突破,先后招引国鹰航空、华鑫北斗等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、产业链长的优质军民融合项目成功落户。其中,国鹰航空的无人机及飞控系统生产项目,主要开展无人机系统设计、研发、生产及配套服务;华鑫北斗的车联网、旅游救援网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北斗应用功能平台,也是国家交通部指定的全国交通卫星监控平台。二是围绕重点企业深挖潜力。瞄准国家紧缺和涉军市场需求,结合“车船机电”等行业领域,加快市域内“隐形冠军”“科技小巨人”“专精特新”企业“民参军”步伐,鼓励与军工企业、院所实施重大项目联合攻关,加强协作配套,促进企业持续高效发展。重点推动华达、恒力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,在军用特种车辆零部件领域寻求合作;引导奥威、骥鑫等船舶配件企业延伸产业链,加快进入海军船舶重要领域;鼓励标新、煌恒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,为部队提供更多的优质核电装备、雷电防护产品;支持上骐、航天动力等电机制造企业持续创新,研制切合部队实际、具有大功率、低噪音等特点的新品,努力成为专业化、精准化的优质配套企业。三是围绕新兴产业谋求突破。近年来,该市坚持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并行,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与提升传统产业并重,加快构建军民协同创新体系,全面形成全要素、多领域、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。部分企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工艺,参与军工建设和军品生产,全面提升了军民融合水平。比如,东华测试自主研发的“航空发动机综合参数在线记录仪”,成功完成了对飞行状态中发动机参数的状态监测、趋势分析和关键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控,为飞机飞行状态的安全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,并荣获“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优胜奖”。

  二、激发活力,军民融合展现创新创优之效。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。建立和完善军民科技成果交易、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机制,促进军民通用设计、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合作开发、双向服务与成果共享。该市机器人智能制造(焊接)中心,先后与中国兵器集团123厂、861厂、724厂等企业开展合作,成功研发并转化了铜钢异种金属焊接、结构材料功能一体化增材制造等技术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今年,中心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,并获得500万元资助。二是加强载体平台建设。着力推进国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,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支持企业加大军民两用高技术研发投入,努力形成军民融合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工作格局。亚星锚链建设的“江苏省系泊链设计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”,实现了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,其共建的“海洋系泊链疲劳试验中心”,有效推动了深海系泊链及智能远程健康监测系统取得实质性突破。东华测试自主研制的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,多次成功应用于舰船、无人机 、航空发动机等领域,解决了军工装备结构件健康状态监测的工程应用问题。三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,建立军民融合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,努力打造一批适应军民融合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优秀企业家队伍。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“外引”“内培”,强化科技创新团队、市场营销人才和高技能职工队伍建设,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,为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。

  三、优化服务,军民融合体现凝合聚力之势。一是精细服务。立足精密制造产业园、新桥核电产业园等功能定位,建立涉军企业项目培育库,形成军民融合重点项目集聚效应,实现集约式发展。截止目前,全市共筛选企业26家,“一企一档”实行动态管理,指导帮助企业加快军工企业“四证”申领工作;定期遴选优质民营企业,与“中”字头、“国”字号的军工企业集团紧密合作,并通过股权转让、合资合作等途径,进行高位嫁接,借助外力、外资、外智,以及技术、市场、资源等优势,加速企业在短期内实现裂变扩张、规模发展。二是精准施策。健全军民融合常态运行机制,强化对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、扶持引导、协调服务,促进企业涉军参军。充分利用“绿卡企业”“小微企业助升计划”等政策支持,引导企业着力突破“民参军”机制创新和“军转民”开放创新,加快实现军民融合重大突破。对科技含量高、产业化前景好的重点项目,主动对接,及时解决项目用地、环评、安全等问题,全力帮助企业疏通堵点、消除痛点、攻克难点。三是精确扶持。出台《关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》,从项目建设、资格认证、标准编制、科技研发、体系配套、融资、市场、人才等8个方面实施奖励,力度与周边先进地区相当。每年预计财政支持近1000万元,推动企业技术创新、转型发展,不断激发企业参军热情。
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本页】

最新信息
热点新闻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